野外知識

01 野外飲用水的淨化處


01 野外飲用水的淨化處理


話說: “ 人可一曰無食,但不可一曰無水。 ” 可見人們非常清楚水對人的生存有多麼重要。然而,不潔淨的水中經常會帶有一些致病的物質,如變形蟲痢疾、傷寒、血吸蟲、肝蛭、霍亂等有毒的病菌,以及腐爛的植物莖葉、昆蟲、飛禽、動物的尸體、糞便,有的還可能會帶有重金屬鹽或有毒礦物質等。所以當你在極   度干渴之際找到了水源後,最好不要急於狂飲,應就當時的環境條件,對水源進行必要的淨化消毒處理,以避免因飲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人的體能就會急劇下降,在很短的時間內消耗盡體力,因而喪失行動的能力,嚴重者,甚至會因之送掉性命。那麼,怎樣對尋找水源進行淨化和消毒處理呢?下面就介紹幾種簡便可行的方法:

一、滲透法

當你尋找到的水源裡有飄浮的異物或水質混濁不清時,可以在離水源 3~ 5 米 之處向下挖一個大約 50~80 釐米深,直徑約 1 米 的坑,讓水從砂、石、土的縫隙中自然滲出,   然後,輕輕地將已滲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壺等存水容器中。

注意:不要攪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水的清潔干淨。

二、過濾法

當你所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濁,有異物飄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蟲及水蛭幼蟲等,水源周圍的環境又不適宜挖坑時,可找一個塑料袋(質量好,不容易破的)將底部刺 些小眼兒,或者用棉制單手套、手帕、襪子、衣袖、褲腿等。也可用一個可樂瓶,去掉瓶底後倒置,再用小刀把瓶蓋扎出幾個小孔,然後自下向上依次填入 2~4 釐米厚的無土質干淨的細砂 5 至 7 層,壓緊按實、將不清潔的水慢慢的倒入自制的簡易過濾器中,等到過濾器下面有水溢出時,即可用盆或水壺將過濾後的干淨水收集起來。如果對過濾後的水質不滿意,可將過濾後的水再次進行過濾,直到滿意為止。

三、沉澱法

將所找到的水收集到盆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礬或木棉枝葉(搗爛)、仙人掌(搗爛)、核桃仁(搗爛)攪拌勻後沉澱 30 分鐘,輕輕舀起上層的清水,不要攪起已沉澱的濁物,這樣,你便能得到較為干淨的水了。

一般說來,除泉水的井水(地下深井水)可直接飲用外,不管河水、湖水、溪水、   雪水、雨水、露水,還是通過滲透、過濾、沉澱而得到的水,最好都應進行消毒處理後再飲用。那麼,怎樣進行消毒呢?方法如下:將淨水藥片放入存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鐘,即可飲用,或灌入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淨水藥片可對 1 升 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 2 片淨水藥片進行消毒。目前,軍隊裡都采用此方法在野外對水進行消毒。如果沒有淨水藥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用碘酒代替淨水藥片對水進行消毒。在已淨化過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 3 、 4 滴碘酒,如果水質混濁,則在每 一升 水中滴入的碘酒要加倍。攪拌搖晃後,靜置的時間也應長一些, 20~30 分鐘後,便可飲用或存儲備用。利用亞氯酸鹽,即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淨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劑 3 、 4 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後,靜置 30 分鐘。即可飲用或備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劑的味,注意不要反沉澱的混濁物一同喝下去。如果以上的消毒藥物均沒有,正巧   隨身攜帶有野炊時用的食醋(白醋也可以用),也可以對水進行消毒。在淨化過 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攪拌後,靜置 30 分鐘,便可飲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在海撥高度不太高(海撥 3000 米 以下)且有火種的情況下,反水煮沸 5 分鐘,也是對水進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簡單實用。在平原郊遊或野炊時,多采用這種方   法對河水、湖水、溪水、雨水、露水、雪水進行消毒以保證飲水和做飯的需要。

  如果尋找到的水是咸或水時,用地椒草與水同煮,這樣雖不能去掉原來的苦咸,卻能防止發生腹脹、腹痛、腹瀉。如果水中有重金屬鹽或有毒礦物質,可用濃茶與水同煮,最後出現的沉澱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種飲水淨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實用,形如一隻粗鋼筆,經它淨化的水無菌、無毒、無味、無任何雜質,不需經過沸煮即可飲用,很輕便。

另外要提醒朋友們注意的是,在水源緊缺的情況下,要合理安排飲用水。不要為一時口渴而狂飲至飽。其實,在野外工作或探險,喝水也要講究科學性。如果一次喝個夠,身體會將吸收後多餘的水份排瀉掉,這樣就會白白的浪費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時,一次只喝 一兩 口,然後含在口中慢慢的咽下,過一會兒感覺到口渴時再喝一口,慢慢的咽下,這樣重復飲水。既可使身體將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決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標準水壺( 0.9~ 1.3 升 )運用正確的飲水方法,可使一個單兵在運動中堅持 6~8 小時,甚至更長些。

最後,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熱愛大自然的朋友們在危急時刻能化險為夷,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們在有驚無險中找到樂趣。 Top

02 睡覺也有技巧
 

不論你是使用新購的睡袋是相當的膨松與舒適或是以使用很久身經百戰的睡袋如何讓自己睡的舒服是第一要務,牢記:睡袋不會自行加溫或加熱,它隻是減緩或降低身體的熱量釋出,最好的方式是身體儲存更多的熱能。

外界環境的因素會影響睡覺的舒適度。

一、遠離不良環境: 帳篷座落於舒適的位置可以增加約 30 度的溫度,營地不要選擇於溪底,因為此處是冷空氣聚集處,且不要扎營於山脊稜線,選擇背風面或森林處或是運用露宿袋或挖雪洞的方式。

二、睡袋的蓬松度: 新的睡袋因受到擠壓於睡袋套內久,初期的蓬松度與隔熱使用時會稍差較不暖,最好是搭好帳篷就攤開睡袋讓它蓬松,當然時間譽久愈好睡墊的。

三、材質: 每種睡墊的隔熱繫數均不同,它可以隔絕睡袋底層釋出的熱。能,不同的季節用不同的睡墊,如雪期最好選用全長含概驅體且實心的睡墊或是自動充氣的睡墊,然後將背包,主繩或其它物品置於腳下。

四、完整防水性: 任何潮濕的睡墊都會讓人受不了且不舒服,若沒有防水的睡袋套可用大型的垃圾袋取代,當帳篷泡水,濕的物品可置於內,外帳之間或內帳角落遠離睡袋,惡劣天候,內帳會聚集水滴,所以帳篷的窗戶須微開細縫讓帳篷通風,當雨過天晴就須取出並曬睡袋,若是雪期則直接攤在帳篷內。穿足夠衣物:高山向導曾說如果你睡覺不完全穿上全攜帶的衣服,代表你帶太多衣服 . 最好帶一頂帽子因為身體的熱能有一半是從頭部消散。

五、飽食: 食物是燃料,睡前不要空肚或稱空油庫,睡前喫些高熱量實物,同時充足的水份是對人體的代謝功能相當重要,當你感到疲累,睡覺時被渴醒,或當你想喝水要多喝水,每天的排尿次數約四至五次,尿液最好呈透明色,若是黃色代表身體依然呈脫水狀態。

六、暖身: 睡袋不會維持與制造熱能,不要到營地就馬上躦到睡袋內,太累與太冷的身體是無用的,喫好與足夠的晚餐與熱飲,然後在月光下漫步一陣,以不流汗為標準將身體暖和入睡纔舒服不論使用何種睡袋於潮濕的環境依然會不舒服且保暖性差,不妨使用一個 Gore-tex 的睡袋外套,它能將身體的水蒸氣向外透氣,即使帳篷內凝聚少許水或住於雪洞依然舒適,但塑膠制品不會透氣造成睡袋潮濕,一般睡袋的頭部會較髒,睡袋最好用手洗,使用中性的清潔劑或專用的羽毛清潔劑,清洗過程不能有清潔劑殘留於睡袋須清洗乾靜,使用洗衣機的步驟繁復不建議使用,擰乾後須晾曬數日纔能收,尤其是羽毛睡袋須不停的拍打不能讓它聚成塊狀,活動結束,睡袋須馬上弔著風乾,不要長期置於睡袋套內,會把羽毛或纖維擠壓變形,最好置於一個大型袋內或衣櫃內,盡量不要乾洗羽毛睡袋會將羽毛的天然油脂洗掉 Top

03 六項注意:讓野營安全又舒適
 

一、選擇平坦的地面

可能在你曬日光浴時,你喜歡躺在像地毯一樣修整光潔的草坪上,但是在露營時,在一塊天然的草地上露營並不是合理的選擇。因為草地不夠平整。非常潮濕而且在炎熱的天氣容易滋生多種蚊蟲,落葉森林的層層落葉上或者針葉林鋪滿地面的松針之上、某些富含礦物質的土壤上、水流邊的沙灘或者碎石堆上,都是搭建營地的好地方,因為這些地方都很平整。當人躺在防潮墊上時,會發現睡在堅硬而平整的地面上會比柔軟但坑窪不平的地面舒服得多。

二、地勢的高低

如果你有不同的海撥高度可以選擇,那麼理想的地點應該是可以防風防雨,山洪淹不到的高處,那裡也不會受到落石和雪崩的威脅。

另外,海撥高低和溫度有直接關繫。如果感到寒冷難耐。應該盡量往低海撥地區移動:如果在悶熱的天氣中,則可以向相反的高海撥移動。

三、多花一點時間

徒步旅行者對露營地地形的選擇沒有駕車旅行者的範圍大,而且可能會深入地形非常復雜的地方,所以有時覺得找一塊平整合適的露營地並非那麼的容易,不是岩石和小土丘大多,就是植被生長得過於濃密,但是,多花一些時間找一個更舒服的露營地是十分值得的。在確定安扎帳篷地點時。可以把你的墊子拿出來試著在一塊值得懷疑的地面上鋪一下。然後躺到上面檢查是否過於傾斜或者有明顯的突出物,那些都是讓人整夜不得安眠的東西。

四、躲避來自上方的危險

如果你的營地建在了可能發生落石、塌方、雪崩、泥石流的地方,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在這些地方露營。起碼應該避開山腳下的低窪地帶和這些可怕的東西直接經過的地方。另外,在樹林中尋找搭建帳篷的地點時,應該注意避開那些已經開始往下掉樹枝的死樹。這有可能扎破你的新帳篷或者砸傷人:還應該看一著附近有沒有因為靠在別的樹木上纔沒有倒下來的死樹枯枝。閃電雷劈經常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一場大雨或者一點風都可能讓它倒掉。另外,注意觀察周圍是否有大的蜂巢也很必要。

五、排水性的優劣

選擇營地時,排水的性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可能有傾盆大雨來臨時更是如此。不但應該避免低窪地帶,而且完全平整的地面也應該避免。尤其是那種沒有縫隙的被壓得很結實的土地,這種地面將導致雨水無處可流而且不容易滲入地面。在干燥的地區旅行時,在旱季即將結束的時候,不要選擇在干涸的鵝卵石河道上扎營。一場暴雨就可能讓這些地方恢復成一條寬闊的河流。在山區旅行,更應該找到洪水可能到達的最高水位線。因為暴雨會使得小溪變成激流,每小肘水位可以上漲好幾米,甚至完全超出河道的範圍,所以在河道上雖然平坦舒適,但某些季節是不適合在這裡露營的。

六、躲避蚊蟲

在炎熱而潮濕的天氣裡,成群蚊子對於露營者來說可能是最可怕的東西。這種情況在沒有一絲風的夜晚會更加嚴重,所以在選擇露營地時,應該注意不要選擇死水塘邊、茂密的草地中和任何可能有積水的地方,這正星蚊子滋生的地方。另外,蚊子不會在通風的地方聚集,所以在悶熱的夜晚選擇風口的地方是個好主意,比如兩座小山之間的地方,或者通風的隧道。回刮風的夜晚在一個別著大風的夜晚,應該把帳篷措建在一個背風處。但在很多時候,措建營地時的天氣是非常平靜的,所以應該對天氣的變化作出預先的估計。有風的壞天氣裡。應該盡可能地把帳篷措在矮灌木叢中或者大石頭堆中。在暴風雨來臨時,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舒適與否的問題。而是選擇的地點能否保證帳篷的安全,在大風中平坦的地勢並不是好的選擇。 Top

04 野外求生 –– 如何在野外尋找水源

一、聽

憑借靈敏的聽覺器官,多注意山腳、山澗、斷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聲,有無蛙聲和水鳥的叫聲等。如果能聽到這些聲音,說明你已經離有水源的地方不遠了,並可證明這幾的水源是流動的活水,可以直接飲用。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把風吹樹葉的 " 嘩嘩 " 聲當做流水的聲音。

二、嗅

利用鼻盡可能地嗅到潮濕氣味,或因刮風帶過來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後沿氣味的方向尋找水源。當然這要有一定經驗積累。

三、觀察

憑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去觀察動物、植物、氣像、氣候及地理環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四、根據地形地勢(地理環境)判斷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腳下往往會有地下水,低窪處、雨水集中處,以及水庫的下遊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轉彎處外側的最低處,往下挖掘幾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漿較多,需淨化處理後,方可飲用。

五、根據氣候及地面干濕情況尋找水源

如在炎熱的夏季地面總是非常潮濕,在相問的氣候條件下,地面久曬而不干不熱的地方地下水位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氣上升,凌晨常出現像紗中似的薄霧,晚上露水較重,且地面潮濕,說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鼕季,地表面的隙縫處有白霜時,地下水位也比較高;春季解凍早的地方和鼕季封凍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後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六、根據植物生長情況尋找水源

生長著 9 蒲、沙柳、馬蓮、金針(也稱黃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較高,旦水質也好;生長著灰菜、蓬篙、沙裡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質不好,有苦味或澀味,或帶鐵鏽;初春時。其它例枝還設發芽時,獨有一處樹枝已發芽,此處有地下水;入秋時,同一地方其它樹時己經枯黃,而獨有一處樹葉不黃,此處有地下水;另外,還如三角葉楊、梧桐、柳樹、鹽 9 柏,這些植物隻長在有水的地方,在它們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來。

七、根據動物、昆蟲的活動情況尋找水源

夏蚊蟲聚集,且飛成圓柱形狀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螞蟻、蝸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飛過的路線和銜泥築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再有,鵪鶉傍晚時向水飛,清晨時背水飛;斑鳩群早晚飛向水源,這些也是判斷水源的依據。

八、根據天氣查化尋找水源

天空出現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烏黑、帶有雷電的積雨雲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總有濃霧的山谷裡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緩解些燃眉之急。

九、直接從植物中取水

在南方的叢林中,到處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這種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隻要用刀將其從底部迅速砍斷,就會有干淨的液體從莖中滴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斷糧的情況下,可以充饑。如果能找到野葛籐、葡萄籐、獼猴桃籐、五昧子籐等籐本植物也可從中獲取飲用水。另外,在春天樹木要發芽之時,還可從燁例、山榆樹等喬木的樹干及枝條中獲取飲用水。注意:千萬不要飲用那些帶有乳濁液的籐或灌、喬木的汁液,有毒。另外,還可以從蘆苔、仙人掌及其果實中獲取飲水。

提示:從植物中獲取的飲用 " 水 " ,容易變質,最好即取即飲,不要長時間存放。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時是有效的。然而,單純地依靠上述方法去尋找水源卻不是長久之計,且很複雜很辛苦。只限於少數人員( 3-7 )和短時間 (3 一 5 天)。不適合人員眾多或時間過長。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們最好不要遠離水源 一兩 天的路程,也不要單槍匹馬獨闖叢林。

當你在極度疲憊干渴之際,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飲,應該就當時的環境條件對水源進行必要的淨化和消毒處理,以避免因飲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Top

05 野外時間判斷

在野外若沒有鐘表而想知道時間時,你該怎麼辦?按地球自轉及月球公轉的基常識,白天時可由太陽的移動,晚間可由月亮的移動來判斷正確的時間,但這與季節、經緯度等有關,所以也不是非常準確。

如果你攜帶有指北針或羅盤,可在指北針或羅盤中心立一根火柴,指北針或羅盤指針轉至正北正南方向,觀察火柴杆影指的方向,杆影指向西( W )則是上午,杆影指向東( E )則是下午,杆影指向正北( N )則是正午,按杆影的移動軌跡可判明早六時至下午六時的時間。

也可以自己制造簡便的日晷:用厚紙板兩塊,按照當地緯度的餘角安置,在上面一塊厚紙板口按順時針方向從 1 至 24 畫好字盤,將針插在字盤中央。安置日晷時字盤應向北。在 3 月 -9 月可按上法安置字盤, 10-2 月,應自下而上將針反插在上面紙板上並在其背面按照反時針方向畫出字盤。

夜間可以用月亮判明時間,月亮從東轉到西約需 12 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轉 15 度,可結合當時的月相和月亮的位置觀測時間。

根據星辰的運動測量時間,最簡單的一種是自北極星至小熊量座戽鬥凹邊底端β的星引一條想像中的直線,設想此線代表鐘表的指針,北極星所在位置為字盤的中心,可以像讀 12 數字的鐘表那樣測定時間,這需要你在平時清朗夜空時結合鐘表時間經常觀察星空,記住位置,在使用時就輕車熟路了。 Top

06 野外求救方法

當自己和隊伍出現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救助纔能脫險時 , 應懂得基本的求救、呼救方法。

一、放煙火:

燃放煙火是最常見的求救方法。白天用煙 , 即在燃火上放一些橡膠片、生樹葉、苔蘚、蕨類植物等 , 可以生成燃煙 , 以便通知外界。夜晚用火應在開闊地上,向可能的居民區方向點三堆明火,用火光傳達求救信號。

二、光信號:

白天用鏡子借助陽光 , 向可能的居民區或空中的救援飛機反射間斷的光信號 , 光信號可傳 16 公裡之遠。方法是將一隻手指瞄準應傳達的地方 , 另一隻手持反光鏡調整反射的陽光 , 並逐漸將反射光射向瞄準的指向即可。夜晚用手電筒 , 向求救方向不間斷的發射求救信號。

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是 SOS, 即三長三短 , 不斷地循環。

三、現代求救方法:

隨著時代的展 , 各種現代求救設備逐漸普及 , 如信標機、無線電通訊機、衛星電話等設備 , 如果有條件可以逐步配備這些現代設備。 Top

07 時間判斷

在野外若沒有鐘表而想知道時間時,你該怎麼辦?按地球自轉及月球公轉的基本常識,白天時可由太陽的移動,晚間可由月亮的移動來判斷正確的時間,但這與季節、經緯度等有關,所以也不是非常準確。

如果你攜帶有指北針或羅盤,可在指北針或羅盤中心立一根火柴,指北針或羅盤指針轉至正北正南方向,觀察火柴杆影指的方向,杆影指向西( W )則是上午,杆影指向東( E )則是下午,杆影指向正北( N )則是正午,按杆影的移動軌跡可判明早六時至下午六時的時間。

也可以自己制造簡便的日晷:用厚紙板兩塊,按照當地緯度的餘角安置,在上面一塊厚紙板口按順時針方向從 1 至 24 畫好字盤,將針插在字盤中央。安置日晷時字盤應向北。在 3 月 -9 月可按上法安置字盤, 10-2 月,應自下而上將針反插在上面紙板上並在其背面按照反時針方向畫出字盤。

夜間可以用月亮判明時間,月亮從東轉到西約需 12 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轉 15 度,可結合當時的月相和月亮的位置觀測時間。

根據星辰的運動測量時間,最簡單的一種是自北極星至小熊量座戽鬥凹邊底端β的星引一條想像中的直線,設想此線代表鐘表的指針,北極星所在位置為字盤的中心,可以像讀 12 數字的鐘表那樣測定時間,這需要你在平時清朗夜空時結合鐘表時間經常觀察星空,記住位置,在使用時就輕車熟路了。 Top

08 方向的辨別

野外旅行必須學會辨別方向,我們都知道指南針的指向功能,下面介紹其他的野外辨向方法:

一、等高線:

將地理海撥高度相同、相近的點,用線條人為的連接起來的線條,就是等高線。一般等高線的高度差都是相等的,視地圖的比例大小而定,一般在 50 - 200 米 之間。通過察看等高線的分布及密疏等可以想像出大致的地形。等高線的色塊是隨著海撥的變化而出現顏色的變化,海撥上升以淺棕色,深棕色到深褐色不斷變化,有常年積雪的即出現白色(邊有虛線)而海撥下降到一定程度常用綠色標注,不要以為那是樹林或綠洲。如果是封閉並成一圈一圈的等高線,說明這是山峰或是窪地、漏鬥地貌;如果等高線變密並合並在一起,即是陡崖、絕壁;如果等高線疏緩,說明地形是緩坡或平地;如果等高線出現丫字形就是山澗水溝。

二、地圖方向:

絕大多數地區的地圖其方向都是圖紙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認清這點很重要,這是計劃活動行程所需要弄清的問題。

三、圖例:

所有的地圖都有一些符號、線條等來表達某種地理地形的類型。如公路、湖泊、草原、河流、村鎮、山峰等等。一般的地圖上都有圖例的說明。 <

四、觀察天像:

觀察天像最為常見的就是觀察北極星,夜晚,在月暗星明的夜空下,我們總會找到形似勺子的北鬥星座,在那勺端七倍距離處有一顆明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它的正下方就是正北方,順時針即是東,南,西方。

五、太陽與月亮:

太陽東起西落,觀察日出日落一般可以看出一個大致的方向。也可以用以下辦法測定:在一平地上豎一根直棍(高 1 米 以上),先在直棍影子的頂端作一個標記(如放一塊石頭),直棍的影子會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 10 - 60 分鐘後,在棍子影子的頂端又作一標記,在兩個標記間劃一條直線,並在直線的中間垂直的劃一條線,這個十字就是一個方向標,將第二個標記點標注上東,而後,順時針依次標上南、西、北方 Top

 
09 徒步旅行須知

徒步旅行對於青年人和中年人,無疑可以增強體質,但是,如果不做好徒步旅行的防病準備,則有可能適得其反,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防疲勞:

預防的關鍵在於,一要步姿正確,二是不要心急,三是要會走路,走小路而不走平坦的公路,既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邊。

二、防腳打泡:

萬一選鞋不對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腳的某個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該處貼上一塊醫用膠布或在鞋的相應部位貼一塊單面膠,在一般情況下,這就可以防止打泡。

三、防寒暑:

北方徒步旅行要帶一些質輕防寒性能好的衣物,如果行走在廣闊的北方平原,風速較大,衣著應及時調整。南方徒步旅行,夏季要防暑防雨。

四、解渴:

要適可而止、出發前最好準備一壺清茶水,適當加些鹽。清茶能生津止渴,鹽可防止流汗過多而引起體內鹽分不足。

五、熱水洗腳去疲勞。

六、隨身攜帶一些常用的藥品:

感冒藥、防暑藥和外傷藥,備一酒精盒浸 1 ∼ 2 根馬尾 Top

 
10 登山技巧

一、爬山技巧

1 上山: 上體放松並前傾,兩膝自然彎曲,兩腿加強後蹬力,用全腳掌或腳掌外側著地,也可用前腳掌著地,步幅略小,步頻稍快,兩臂配合兩腿動作協調有力地擺動。

2 、下山: 上體正直或稍後仰,膝微屈,腳跟先著地,兩臂擺動幅度稍小,身體重心平穩下移。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傷關節或拉傷肌肉。

3 、坡度較陡時 :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線來降低坡度。必要時,也可用半蹲、側身或手扶地下山。

4 、通過滑苔和冰雪山坡時: 除用上述方法外,還可使用鍬、鎬等工具挖掘坑、坎臺階行進,或用手腳摳、蹬、三點支撐、一點移動的方法攀援爬行。

5 、通過叢林 、灌木時應注意用手撥擋樹枝,防止鉤戳身體,對不熟悉的草木、不要隨便攀折,以防刺傷,並盡量選擇好的路線。

6 、通過亂石山地時: 通過亂石浮石地段,腳應著落在石縫或凸出部位,盡可能攀拉,腳踏牢固的樹木,以協助爬進。必要時,應試探踩踏石頭,以防止石塊松動摔倒。

二、攀登技巧

攀登時手腳要緊密配合,保持身體重心的穩定,不斷觀察、試探攀登點的牢固適用性。欲借草根或樹枝攀登時,應先穩住重心試著用力拉動,以免因草根樹枝突然松脫造成危險。

1 、徒手攀登時 (三點固定攀登法):即利用崖壁的凸凹部位,以三點固定一點移動的方法攀上崖壁。攀登時,身體俯貼於崖壁,采用兩手一腳固定,一腳移動或兩腳一手固定,一手移動的姿勢,利用手摳、拉、撐和腳蹬等力量,使身體向上移動。

2 、繩索攀登: 兩手握住繩索,使身體懸起並稍提腿,用兩腿內側和兩腿外側夾住繩索,隨著兩腳夾蹬繩索,兩手交替引體上移。或兩手伸直接握緊繩索,腿腳兩下垂,兩手交替用力向上引體,攀至頂點。

3 、撥繩攀登: 是指固定繩索的上端,用腳蹬崖壁手拉繩索引體上移,攀登方法是,上體稍前傾,繩索置於兩腿間,兩手換握繩索交替攀拉上移。同時,一腳蹬崖壁,另一腳上抬準備蹬崖壁,用手拉、腳蹬的合力使身體向上移動。

4 、繩索攀越: 是固定繩索的兩端,身體橫掛在繩索上攀越山澗、小溪等障礙物的方法。橫越時,兩手前後握繩,腹部微收,一腿膝窩掛住繩索,使身體仰掛在繩索下面,臂部稍上提,兩臂彎屈約 90 °。前移時,後握手前移,異側腿由下向上向內擺動,並將膝窩掛於繩上。當一腿膝窩掛上繩索時,另一腿離開繩索懸擺。兩臂、兩腿依次協調配合,交替向前移進。

5 、撐越壕溝: 將杆一端插入溝底固定,並斜靠在石壁上緣約成 70 °,撐越時,快跑幾步至握杆點投影線後,兩手上下分開握緊撐杆(有力手在上)。同時,一腳快速而有力地蹬地起跳,使身體向前上方躍起並懸掛於撐杆一側,兩臂借身體向前擺動的慣性力將杆向前推移,身體隨杆擺過垂直面後,兩腿前擺,下握手向後推撐杆,身體前傾,屈膝緩衝著地。

6 、立姿跳下: 立於崖壁邊緣,兩腿彎屈稍分開,身體前移,兩腳稍用力蹬崖壁邊緣,向下跳落,以前腳掌先著地,隨著屈膝緩衝。

7 、懸垂跳下: 身體背向跳落方向,屈體下蹲,兩手摳住崖壁邊緣,身體下移,兩腿依次下伸,使身體懸垂,並略向左(右)移,左(右)手下移扶壁,手腳同時推蹬崖壁轉身跳下,腳掌先著地,隨著屈膝緩衝。

三、走斜坡避險法

經常走山路的人都知道,往斜坡上走,身體的姿勢最好稍微前傾。因為背上背著東西,為了要身體在斜坡上保持平衡,就要把重心放在前面。而斜度愈大則步幅就要越小要不然第一步走得太大,第二步就跟不上來。另外就是要保持一定且適當的速率,走起來不會太累,心情也舒暢。

途中萬一遇到下坡或稍微平坦的地段,也不可以放鬆心情,亂了步行頻率,加快或加大腳步,這樣反而會使身體的狀況一下子適應不過來而感到難過。

山路一般都是布滿岩石、礫石、樹根等而凹凸不平,所以走時一定要看清楚,每一步都要踏得很平實,而且要保持相同的速度,一步一步慢慢走。最重要的是要能充分利用鞋底和地面所產生的摩擦。像在山谷斜坡那種斜度很大的地面行走,最好先用腳尖把坡面踢出踏腳(路)階,再把腳踩上去。雖然一些鋸齒形的道路是捷徑,但是走下來卻往往比走原路還累,還慢。

四、行路法

1 、保持自己的速度和節奏

要想走長路而不疲勞,竅門是放小步幅、保持步調平穩。疲勞大多是由於在平地上加快速度或邁大步,破壞了節奏所造成的,絕不能急躁。

2 、上坡路更要放小步幅。

邁著大步爬坡,身體一定會搖搖晃晃,從而破壞了平衡。應該使用比平地上更小的步幅,一步一步穩定有力地行走。特別陡的斜坡,可以一邊左右圓緩地拐著彎一邊前進。

3 、下坡路尤其危險

下坡路上常常會亂了步子節奏,摔倒受傷。在這種地方跑跑跳跳是非常危險的。經驗越豐富的人走下坡路時越是緩慢。鞋帶也最好繫得比平時緊些,如果太松,腳指尖會頂到鞋上,有時甚至會造成腳指甲缺血壞死而脫落。

4 、集體行進

由多個人組成的小組,總會有些人走得快一些而有些人走得慢一些,但是,既然是集體行動,同時也為了防止發生事故,建議按較慢的人的速度一塊兒行走。帶隊的人應該走在隊伍最後。

五、行路法

1 過弔橋

弔橋不時地搖晃,要一個人一個人地過。對橋下河水恐懼的人應該隻看腳下 1 米 前方的橋面。

2 、過獨木橋

把腳橫開如肩寬,采取稍有點外八字的步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平衡。若獨木橋隻有一根,應看著 1 米 左右的前方,一步一步使鞋底踏穩,盡快走過去要比慢吞吞地更穩便。

3 、過河

對於淺於膝蓋的河水,如果是夏天,要穿鞋趟過去,這樣比較安全。如果河流裡有石頭,可以踏石而過,且應選踏比較干燥的石頭,因為濕石容易滑倒。而對於深過膝的河水,涉水過河比較危險,請另選它路過河。

六、正確的休息方法

走多少時間後休息大致取決於如下標準:平地,每走 50 分鐘休息 10 分鐘;爬坡,則每走 30 分鐘休息 10 分鐘。休息時間過長反而會使剛剛活躍起來的身體機能變得遲鈍。休息時可坐到石頭等高一點的地方,以使血液不致下行臀部,身體保持良好狀態。休息時還可以做一些輕微的屈伸活動。 Top

11 如何預測天氣?

天地山川,奚足立法,然陰陽風雨晴晦關親至巨,不可不知,今世之人多憑借氣象部門預報而知曉,雖為方便,但亦有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獲悉者,況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疏忽大意,一旦失去科技服務,既無依賴,又無絲毫自然常識,豈不困滯路途。鄉間農夫腕無手表,可知一日時間;山林之人手無信息,善測天氣變化:此依人不依物,依已不依他,實踐經驗使然。今為方便旅遊者,特選擇前人有驗者集為一處,供參考。

1 清晨,太陽末出之前,看東方黑雲,如雞頭、龍頭、旗幟、山峰、車馬、星羅,如魚、如蛇、如靈芝、如牡丹,或紫黑氣貫穿,或在日上下者,主當日有雨,多在 13 ∼ 17 時。

2 夜晚,看月亮顏色,或青或紅,主次日有雷雨。月亮周圍有白雲結成圓光,或大如車輪者(月暈),主來日大風。所謂 " 日暈則雨、月暈則風,何方有缺、何方有風 " 。又日 "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 ,礎潤者,即柱腳石是有水珠滲出,主不日有雨。結合現代情況有人總結出 " 暴熱生風、管潤生雨 " ,即:突然暴熱數天, 一兩 日必有大風,自來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滲出,擦去後仍滲出者,主 一兩 日內有雨。

3 星光閃爍,必定風作。白雲遮住北鬥星的 2 ∼ 4 小時。 " 天公作變,水面生靛 " ,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水有泥腥味或有 9 味時,主雨水將至。下雨時,泥腥味甚濃者,一二日內難晴。

4 陰歷正月初七、初八,北風必定發。陰歷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陰天或雨天。

5 雲向東,刮黃風;雲向南,雨漂船 ; 雲向西,水滴滴;雲向北,曬干麥。東風雖主降雨,然在黃梅時節,大伏之中,刮東風則天晴,秋日吹北風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風則主天氣晴朗。

由於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條件的差異,所以在參考上述經驗的同時注意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當地的情況,作出較為客觀的判斷。 Top

12 常見幾種花的毒性

春季踏青須防花毒,更不能因好奇而誤食了有毒的花果,有些人在花叢前獃久了,還會出現頭昏腦脹,咽喉腫痛等癥狀。有些花會釋放一種對人體有害的廢氣,有的花粉含毒堿,久與花伴會造成慢性中毒。有關中藥師和花卉學者研究發現,在常見的花卉中有 50 多個品種含有毒物質,人如果接觸不當,容易產生某些疾病。

1 杜鵑花:杜鵑花又叫映山紅,在南方的一些山上,一到開春的時節,漫山遍野地開著紅的、黃的杜鵑花。其中黃色杜鵑花中含有四環二 類毒素,中毒後會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腳麻木等癥狀。

2 萬年青:能導致皮膚瘙癢。雖然觀賞價值較高。其葉色先綠後紅,但有毒,尤以果實毒性大。

3 夾竹桃:可誘發癌癥。該花花朵鮮艷,極易栽培。但其葉、皮、花果中,均含有一種叫竹桃菌的劇毒物質,若接觸過多容易誘發呼吸道、消化繫統的癌癥。

4 含羞草:之所以一觸即“羞”,是由於其體內含有一種含羞草堿,這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有機物,人體過分接觸,會使人頭發脫落或引起周身不適。

5 水仙花:不可誤食。水仙花雖然具有較高藥用和觀賞價值。但其花中含有一種叫“拉可丁”的有毒物質,人畜萬一誤食,能引起嘔吐、腹瀉等癥狀。

6 夜來 香: 忌放室內。該花香味在夜間十分濃厚,有人以此來驅趕室內的蚊子,但是該香味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同樣對人不利,尤其是高血壓和心髒病患者聞後會產生憋悶難受感覺,從而促發該病復發。因此,在其盛開時,不宜放在臥室內。

7 此外,像馬蹄蓮、鼕珊瑚、龜背竹、一品紅、石蒜、百合花等,都含有不同的有毒物質。

因此,觀賞鮮花時務必弄清有關花卉的特性和毒副作用,不要隨意觸摸,以防毒素入口。少數過敏體質的人對一些花(如玫瑰)散發出來的氣味十分敏感,從而產生過敏反應,這類也是踏青者應該注意的問題,一旦中毒,或者產生不適,應立即去醫院治療。 Top

13 如何在山地上行走

在山地行進,為避免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應力求有道路 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沒有道路,可選擇在縱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邊緣,以及樹高、林稀、空隙大、草叢低疏的地形上行進。一般不要走縱深大的深溝峽谷和草叢繁茂、籐竹交織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溝,走 縱不走橫。

行進應遵循大步走的原則,山地也是如此。如果將步幅加大,三步並作兩步走,幾十公里下來,就可以少邁許多步,節省許多體力。俗話說:“不怕慢 就怕站”。當疲勞時,應用放鬆的慢行來休息,而不要停下來,站立一分鐘,慢行就可以走出幾十米。山地行走,經常會遇到各種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

在攀登岩石之前,應對岩石進行細致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岩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然後確定攀登的方向和通過的路線。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點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腳能很好地做配合動作。兩手一腳或兩腳一手固定 後,再移動其他一點,使身體重心逐漸上升。運用此法時,要防上竄跳和猛進,並避免兩點同時移動,而且一定要穩、輕、快,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距離和最穩固的支點,不要跨大步和抓、蹬過遠的點。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間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地形。在海撥 3000 米 以下的山地,除了懸崖峭壁以外,幾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 30 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線上升。身體稍向前傾,全腳掌著地,兩膝彎曲,兩腳呈外八字形,邁步不要 過大過快。當坡度大於 30 度時,沿直線攀登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兩腳腕關節不好伸展,容易疲勞;坡度大,碎石易滾動,容易滑倒。因此一般均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線橫上斜進。攀登時,腿微曲,上體前傾,內側腳尖向前,全腳掌著地,外側腳尖稍向外撇。通過草坡時,注意不要亂抓 樹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撥斷使人摔倒。在碎石坡上行進,要特別注意腳要踏實,抬腳要輕以免碎石滾動。在行進中不小心滑會時,應立即面向山坡,張開兩臂,伸直兩腿 ( 腳尖翹起 ) ,使身體重心盡量上移,以減低滑行速度。這樣,就可設法在滑行中尋找攀引和支撐物。千萬不要面朝外坐,因為那樣不但會滑得更快,而且在較陡的斜坡上還容易翻滾。

雨季在山地行進,應盡量避開低窪地,如溝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應立即到附近的低窪地或稠密的灌木叢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樹下。大樹常常引來落地雷,使人遭到雷擊。避雷雨時,應把金屬物品暫時存放到一 個容易找的地方,不要帶在身上,也可以尋找地勢低的地方臥到。在山地如遇風雪、濃霧、強風等惡劣天氣,應停止行進,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裡,待氣候 好轉時再走。山地行進不要過高估計自己的體力,疲勞時,就應適時休息。不 要走到快累垮了才休息,那樣不容易恢復體力,再走也提不起勁。正確的方法 是大步走一段,再放鬆緩步慢行一段,或停下來休息一會,調整呼吸。站著休息時,不要卸掉裝具背包,可以在背包下支撐一根木棍,以減輕身體負重。若天氣冷,不要坐在石頭上休息,石頭會迅速將身體的熱量吸走。 Top

14 遇到暴風雪天氣怎麼辦?

在登山活動中,對突然襲來的狂風並攜帶著吹雪,或降雪的天氣現象稱為暴風雪。暴風雪天氣易發生凍傷、滑墜、被雪掩埋、迷路,暴風雪給行軍和宿營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危險。因此,登山要科學地掌握和利用天氣時機,選好待機營地,掌握好宿營原則,尤其是高山營址的選擇。還要組織好接應隊伍。行軍中遇到暴風雪,首先要做好固定保護,注意防止凍傷。露營時突然遇到暴風雪,應加固好帳篷,嚴禁離營下撤或進行攀登活動。保管好防寒裝備,計劃好燃料、食品的使用。及時清除帳篷上覆蓋的積雪,以防帳篷被積雪壓塌。遇到較大的暴風雪天氣,高空風強烈,帳篷必須留人管理以防風把帳篷吹跑。 Top

15 山區活動期間狀況處理

車行至目的地,領隊須指派人員整理車內清潔並檢視遺漏物品並開始早餐炊事,每日早餐結束,隊伍出發前領隊須:

1 、 再次說明當日行程概況與行進期間注意事項;

2 、 視當時氣溫決定暖身運動時間,暖身運動時間至少十分鐘,如此隊員纔能避免腿部抽筋或走不動的狀況;

3 、 指派且公布前導者與押後者並要求隊員不得超越前導者與不得落後押後者,同時隊員到達目的地須向前導者報到,避免隊員走丟,幹部卻渾然不知。

當隊伍循序往目的地前進的過程都會出現狀況考驗向導群,如何解決這些狀況無標準答案完全視向導群的臨場應變。

一、行進期間 :

領隊或向導遇到其他隊伍都須主動打招呼,遇到反方向的隊伍須主動詢問山區最新狀況,如山屋、水源與路況。遇到同方向的隊伍主動了解彼此的攀登路線行程,彼此偶而可相互支援;登山多認識朋友。

二、地理景觀介紹 :

隊伍行進過程遇到視野開闊的地點或休息期間,向導群須適時介紹周遭景觀與地圖定位,讓隊員了解活動山區的景觀概況與簡單的地圖判讀,步伐與調節呼吸,隊伍行進初期的 一公里 內,領隊須提醒隊員:

1 、 步伐無需太快,呼吸調勻,盡量不要用嘴呼吸,步幅的寬度不超過肩寬,同時向導隨時注意周遭隊員狀況。

2 、 脫去多餘的御寒衣物。

三、休息 :

隊伍行進過程須有數次的休息調節隊員的體力與掌控全隊的功能,領隊與向導自行視狀況決定之,基本的決定為

1 、 隊伍前後差距太大,前導者須適時以增加休息的次數,縮短休息時間的方式縮短隊伍差距。

2 、 每位向導的目視距離內至少能看到全隊 1/4 ∼ 1/3 的隊員,否則須以休息方式等對員,如此向導都能照顧到全體隊員,不會出現中間的隊員走到叉路,自組探勘隊找新路。

3 、 休息的地點須能容納向導周遭的隊員,向導須依地形決定為人員為縱列或聚為一堆的休息方式,並非自己看到一個最佳的位置就一屁股坐下,若造成其他人無合適坐或立空間與防礙其他人員通過就會被視為自私行為。至於休息時間視狀況而定,每次最好不超過五分鐘,不可等到身體感到冷涼才走。

行進過程,欲休息可將背包置於巨石、倒木或樹幹如此背包好上肩,若是背包置於地面,將大腿彎曲呈半蹲姿勢,把背包移至大腿,右手伸入右肩帶,將背包重心移至肩膀同時左手再伸入左肩帶,此種方式僅限背包重量 25 公斤 以下,超過此重量的背包最好採坐姿背負。

四、記錄:

領隊須指派人員依據活動記錄表格,完成文字與圖片記錄,文字記錄內容含行程時間記錄與一篇遊記,時間記錄依負責人的時間為基準,遊記屬每日行程日志,詳述行程路況、營地、水源與景觀慨況。

圖片記錄須至少表達

1 、 山區景觀,

2 、 登山布道概況,

3 、 隊員活動慨況,

4 、 營地生活概況。

風景圖片須注明拍攝點與拍攝方向。

五、重新分配器 材:

隊伍行進一小時左右,前導者可確認周遭隊員的體力狀況是全隊最佳的人員,此時須確認各項的炊事裝備與當日炊事糧食,前導者所屬的前集團人員需要有一組以上的炊事裝備,否則前導者須等到裝備重新分配才能全力和隊員向前走。如此不會前集團到達山莊卻無炊事器材或無法搭帳篷的糗事。

前導者到達目的地需分配任務

(1) 炊事下午茶或晚餐,

(2) 開始點名,如此隊員才會集中,同時讓後面的隊員知道前導者已開始炊事,自然會放快腳步。

押後者須攜帶醫藥品,因為後集團的體力差容易出狀況,尤其是擦傷藥品,押後者需了解每個人的狀況適時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後集團出現任何狀況,押候者全權處理,事後再回報領隊即可。有任何爭議必須等檢討會議再議決之,活動期間不可發生爭吵事件。

六、迷 路:

一般行走於傳統登山路線的隊伍很難出現迷路狀況,因為登山步道會有許多登山社團的路標,即使叉路亦會有人置枯木阻隔且開闊的岩屑地或河床都會出現人為的疊石指示登山步道,隊員容易發生迷路的情況是抄捷徑,林道叉路,此種路線發生迷路僅需退回原路重新觀察再出發。

一般行走於非傳統路線的隊伍迷路的機率較高,地圖定位判斷錯誤與天候惡劣,所以此種探勘路線,天候惡劣不宜行進避免全隊進退失據,發生 call 直升機載客的情形。

七、箭竹林步道:

小隊伍的探勘或訓練活動常會躦行於箭竹林或茅草堆,前導者的體力與精神消耗相當大,前導者稍不留神就很容易走錯且容易出現不可預知的錯誤,前導者的後方隊員須適時的提醒修正,同時領隊須適時輪換前導者避免全隊被誤導與單人的體能消耗太多影響全隊行進速度或陷入危險地區。

八、摸黑訓練:

不論任何型態的隊伍最好排定一日凌晨輕裝行進的行程活動,目地是訓練隊員使用頭燈攀登的感受,自己須找出走路的感覺,摸黑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否則人員易疲困想睡覺。

九、失溫處 理:

隊伍行進間遇到天候惡劣容易出現隊員失溫狀況,一般隊員行進就會發現他的步伐不穩,如喝醉般行走方式,此時就須就地想辦法保護他的安全,大致上可用: 1 、 取出暖暖袋(此物品每位幹部隨身至少攜帶三個),按照暖暖袋使用說明使用,等到溫度上升到理想狀況再置於患者的胸部與心髒附近。

2 、 取出爐子,煮開水或攜帶一隻保溫瓶,衝泡甜飲料,如姜湯等。

如果隊員已成半昏迷或昏迷狀態,合並兩個睡袋,失溫者於胸部置兩個暖暖袋,重點是失溫者須全部脫掉外衣物,另派一人也是脫掉外衣物以共享體溫的方式緊抱失溫者,此時大家須輪流提供體溫給失溫者,同時自己須不斷的喝姜湯驅寒,若失溫者依然昏迷,將雙腳浸泡於溫水,須注意水溫的恆定。

十、高山病處理:

行前會議須告誡所有隊員,出發前兩日必須睡得好,吃的好,正常作息可減少高山病的發生,高山病的徵兆與潛水夫病類似,主要是對於外界氣壓環境不適應所引起的疾病,每個人的適應能力皆不同,解決之道是讓已發生高山病的隊員於原地或下撤 10 公尺 休息約半小時,再視狀況決定是否繼續前進,若能勉強行走,等到營地再想辦法解決。

結 語:

從營地返回登山口代表活動接近尾聲,隊員的掌控更重要,從營地到登山口都需逐一清點人數,避免隊員被放鴿子,開車前亦須再清點一次。

親近大自然是每個人於假日最想找一處清淨感受天地之美的時刻,然而本身的野外經驗不足常無法盡興,野外的經驗累積除前人的口述、書本的資訊外,更重要的是親身的體驗,身處自然環境忌晦意氣用事與不服輸的心態,只要沉著應付,頭腦冷靜,小心行事,一切的狀況自然能克服,野外知識無標準可依循,亦無正確操作手冊,它在於自己如何能靈活運用自己的頭腦與現有的器材與裝備。

山永遠在,一次不行,下次再來,仔細觀察,用心體會,一切的自然脈動盡在眼中。 Top

16 野外生存實用知識

大都市人走出水泥森林,突破盒子空間,到野外以同自然的親和來調節程式化的生活和模塊化的心境。然而,離開了電氣化、電腦化的現代生活,準備好地圖、指南針、水壺、食物 走進兩三個小時的“迷你”行程,去體驗一下冒險的刺激和野外求生樂趣的都市人學習一些野外生存的小知識是必要的。

1 用報紙引火,不易引燃木柴,應事先準備好浸過打火機油的木屑,就可以引燃火苗。用石頭起灶,灶口應朝風口,剩下的三面用石頭圍起來,空氣流通越好,火苗就越旺。必須注意的是絕對不要在禁止火種的地方用火。滅火時,也要十分小心。將燒旺的火用水澆滅,確定火已完全滅後,再仔細清掃灰燼殘渣,然後覆上土,將它恢復原狀,這是野餐最基本的道德準則。

2 在大自然中漫步鞋子選擇要講究。在不平的路面步行時,鞋子的舒適與否關繫到腳疲勞的程度。步行鞋既輕又軟,十分具有機械性。購買時應注意要點如下:腳尖和腳跟的強度要適中,應有防滑條紋;試穿時,腳尖最好能自由活動。

3 被石頭絆倒或被樹枝剮傷是家常便飯,但撞擊到的如是要害部位,就可能演變成緊急事態。若只是手腳輕微撞傷,可用水冷敷,再將患部抬得比心髒高,這樣的緊急處置已足夠。頭部受重撞後發生嘔吐現象便有危險,必須盡快送醫院。

4 做菜時餘火引燃衣服而燙傷時,先用水冷敷。若有自來水,則用水緩緩衝洗患部十分鐘,如果引燃的衣服貼在皮膚上,同樣先以水冷敷,切不可將衣服撕下來,待充分冷卻之後,請醫生處置。

5 、 在自然中,受傷生病發生率較高,應隨時攜帶備有常用藥及救護品的急救箱,例如:發生腹痛或腹瀉是常事,這時,最好不要再喫任何東西,先暫時保暖身體,躺下讓腹部好好休息。腹瀉時要多喝水以補充水分。應事先準備好胃藥以應付此類突發事件。 Top

17 野外方向判斷

野外活動,諸如地質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險、旅遊等,為防止迷路,正確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須掌握定位和測向方法。在自然界,某些動物具有辨別方向的本能,如鴿子,人類的某些成員也具備這種能力,但絕大多數人不具備,因此野外確定方向主要依靠經驗和工具。

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許多,這裡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一、利用羅盤(指北針):

開羅盤或指北針水平放置使氣泡居中,此時磁針靜止後,其標有“ N ”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

除了測出正北方向外,羅盤或指北針還可以測出某一目標的具體方位,方法是開羅盤將照準器對準目標,或將刻度盤上的 0 刻度對準目標,使目標、 0 刻度和磁中點在同一直線上,羅盤水平靜止後, N 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測量點至目標的方位,如磁針 N 端指向 36 °。 則目標在測量位置的北偏東 36 °。

利用羅盤或指北針辨別方向雖然簡單快捷,但需要注意:

1 盡量保持水平;

2 不要離磁性物質太近;

3 勿將磁針的 S 端誤作北方,造 180 °的方向誤差;

4 掌握活動地區的磁偏角進行校正。

二、利用太陽:

在晴朗的白晝,根據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東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斷方,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計,較準確的測定有下列幾種方法:

1 手表測向“時數折半對太陽, 12 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 9 時至下午 4 時之間可以很快地辨別出方向,用時間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對向太陽, 12 時刻度就是北方, 如下午 14:40 的時間,其一半為 7:20 ,把時針對向太陽,那麼 12 指的就是北方, 或者是把表平置,時針指向太陽,時針與 12 時刻度平分線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將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轉動手表,使小棍的影子與時針重合,時與 12 時刻度之間的平分線即是北方。

必須注意:

( 1 判定方向時,手表應平置;

( 2 在南、北緯 20 ° 30 之間地區的中午前後不宜使用,即以標準時的經線為準,每向東 15 °加 1 小時,向西 15 °減 1 小時。

2 日影測向為晴天,在地上豎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隨太陽位置的變化而移動,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連線是一條直線,該直線的垂直線為南北方向。

在一張 50 × 50c m 的繪圖紙上繪制一繫列同心圓,同心圓的半徑以 1c m 遞增,釘在平板上並水平固定好,將一根 12 -15c m 長的細鋼針或針狀物垂直插在圓心上。當太陽位置變化時,影子的端點總會與同心圓相交,標繪出這些點,然後把同一個圓上的兩點直線相連,把這些直線的中點與圓心相連,這條連線就是南北方向線,圓弧頂的方向為北方。

三、夜間星體:

當夜晚時,可根據北極星和南十字星來判斷方向。

1 、北極星

北極星位於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當於當地緯度,據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極星。通常根據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 W 星(仙後星座)確定。

北斗星為七顆較亮的星,形狀像一把勺子,將勺頭兩顆β向α連線並延伸約 5 倍處便是北極星。

當看不到北斗星時,可根據 W 星,即仙後星座尋找北極星。

仙後星座由五顆較亮的星組成,形狀像“ W ”字母, 字母的開口方向約開口寬度的兩倍距離處是北極星。

2 、南十字星

在北緯 23 ° 30 以南地區,夜間有時可見南十字星,由四顆較亮的星組成,形同“ 十” 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兩星連線長度的四倍半處(無星)為正南方向。

四、地物和植物特徵:

有時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長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標志,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幫助你快速地辨別方向。

1 、地物特徵

房屋:一般門向南開,我國北方尤其如此:

廟宇:通常也是向南開門,尤其廟宇群中的主體建築;

突出地物:向北一側基部較潮濕並可能生長低矮的苔蘚植物。

2 、植物生長特徵

一般陰坡,即北側山坡,低矮的蕨類和籐本植物比陽面更加發育。

單個植物的向陽面枝葉較茂盛,向北的陰地樹干則可能生長苔蘚。

我國北方的許多樹木樹干的斷面可見清晰的年輪,向南一側的年輪較為疏稀,向北一側則年輪較緊密。 Top

18 野外活動中的安全保護

我們在野外活動中,會經常遇到陡峭的冰雪坡、岩壁、湍急的河流、冰雪、岩石裂縫等難以越過的地形。你將如何確保安全的通過?這就需要你初步掌握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的技術和方法。

在野外活動必備品中,都需有一根直徑 8 毫米 以上的尼龍繩,這條繩索是你和同伴越過困難地段的保障。別小看這條繩索,它不但可以救你自己的命,也可以挽救你同伴的生命。

保護,首先是保護者自己要確保安全。要利用地形、地物,用繩索把自己和固定物(如樹木、岩石等)或固定點連接在一起。保護者可採取坐式、或立式兩面三刀種姿式。

一般保護分為上方保護和下方保護兩種方式。上方保護指保護繩索通過被保護者上方的固定物或固定點,保護者在下方進行保護;或保護者在被保護者的上方(如岩頂、冰雪坡的上部)直接進行保護。下方保護指保護繩索通過被保護者下方固定物或固定點進行的保護。

另外,在野外登山、探險活動中經常採用結組保護、一般一個結組為 3-4 人。通過一條 40 -50 米 長的保護繩索連接在一起,在通過困難、危險地段時相互保護通過。一個結組必須要有兩個以上有攀登和保護經驗的人。如果全是沒有經驗的初學者,結組保護有時不但不能起到保護作用,反而會造成更大的事故損失。

在進行岩壁攀登時,有經驗的攀登者可採取下方保護方式,即攀登者自己將保護繩索要向上攀登過程中,掛扣在保護支點上,保護者在下方進行保護。對沒有經驗的攀登者,盡量採用上方保護方式。 Top

19 對付雨天的小常識

將地圖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頂袋,並作好防潑水處理。 若有戴眼鏡,請先戴一頂前檐凸出的棒球帽再外罩雨帽,如此可令你視線較佳。 遇雨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湯雞再穿就來不及了! 雨具以兩截式雨衣為宜,雨褲用弔帶支撐可防止下滑。

雨具永遠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之側袋、頂袋或主袋頂部。 短綁腿可防止雨水從褲管滑進登山靴內部。 雨中記錄是件苦差事,可用封口塑膠袋包裝筆記本以防水。市面上有賣一種筆記本,可防止紙張因水浸濕或墨水量開。

千萬記住,濕冷而裸露在外的皮膚遠較貼著濕冷棉布的皮膚為保溫。不論背包廠商如何誇耀其防水性,加罩一個防水罩在背包外是必要的。背包內的衣物、睡袋等要用防水袋或塑膠袋包好,硬殼保鮮盒可用來裝易碎折潮的食品、藥材、底片或火柴等雜物。 Top